English

文坛资讯

1999-09-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唐宋名篇朗诵会添酒回灯重开宴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作为国庆50周年的献礼演出,也应观众的强烈要求,《中华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即将“添酒回灯重开宴”,于9月24日至10月4日在北京音乐厅再度上演,音乐厅对这台节目略作调整,做成一台精华版,除了上次演出的原班人马之外,还特邀著名表演艺术家苏民,著名主持人、配音演员徐涛,青年演员凯丽等加盟,使得原本就明星荟萃的豪华陈容,变得更加声势夺人。受到观众广泛欢迎的童声朗诵也将再次以稚嫩纯真的声音给人们带来一股清新纯净的古风。

学者赶“时髦”“触网”试牛刀 网上学术交流渐成气候

据《文汇报》记者李鹏飞报道,平时人们讨论上网的话题,往往是如何获得各种信息,如何赏心悦目地欣赏各种画面,如何在“聊天室”里尽情地“神侃”。但也许你完全没想到,现在网上的学术交流已悄悄地形成气候。

在北方,不少站在学术前沿的中青年学者们几乎都跻身网上,年龄偏大的也有不少喜欢“小试牛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老网民”陈福民副研究员介绍,在文研所用电脑参加网上讨论的“网上客”至少占75%以上,整个中国社科院的“在网”人数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像理论、批评家李洁非、盂繁华、陈晓明、蒋寅、郑永晓、张思、高建平以及青年女作家徐坤等。北京大学上网的老师也不少,像戴锦华、曹文轩、韩毓海等都是,戴锦华在北京在线和雅虎上开了两个信箱。谢冕先生今年60多岁,与人见面还是欣然地要留下自己的E-mail地址。

南方学术界也毫不逊色。中青年学者普遍使用电脑,活跃在批评界的陈思和、王晓明、蔡翔、张新颖、罗岗等,早就“触网”了。有的还在网上开了个人主页,吸引了众多学者访问,并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贴上“帖子”。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现有40人,据副所长王文英介绍,至少有一半人上网,包亚明、罗立岗、屠友祥、戴翊、任一鸣等都是电脑“玩”得不错的。

网上交流并不仅仅局限在国内,他们还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以便快捷地同海外学者进行交流、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复旦大学副教授查屏球专门研究国际汉学,访问了国外学术网站几百个,如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意大利中国研究、美国唐学会等著名网站,他都是“座”上常客。明年他有可能开设网上国际汉学这方面的课程。

文学期刊稿酬低 作品另外谋生路作家创作流行“一鱼多吃”

据《北京晨报》田文农报道,由于文学期刊及图书出版的稿酬较影视剧本稿酬低得太多,在一些作家改行专攻影视剧本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作家也不甘心只靠文学期刊或出版社给的那点稿费生活,特别是那些擅长写长篇的作家,总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劳动能够更大程度地赢得经济回报。

青年作家谬永写完长篇小说《我的生活与你无关》后,由于48万元的开价太高,许多出版社有心无力,最后谬永同花城出版社达成协议,先付部分稿酬,以后根据出版后的发行情况付给版税。但该书的发行并不理想,与当初的估计差距较大。显然,想通过这本书获得48万元几乎不太可能。不过最近有消息称有公司投资要拍电视剧,谬永拟将该书改编为电视剧本。而在此之前,亦有人建议谬永借小说的名称重新构思情节排一台话剧。

据了解,目前很多文学期刊的稿酬比娱乐生活杂志的稿酬还要低,例如《收获》、《十月》的稿酬标准是80元/千字,而某畅销杂志的纪实作品稿酬标准竟达到1000元/千字。河北“三驾马车”之一的谈歌就明明白白地告诉记者,靠写小说养家很困难。

既然暂不能依靠写小说富起来,那么,在创作上“一鱼多吃”可能是作家目前最好的选择。

《中国制造》将搬上荧屏

导演胡玫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据《文汇报》记者陈晓黎报道,成功执导了《雍正王朝》的女导演胡玫,将以一部当代改革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制造》作为落户上海的“开门之作”。目前她与原小说作者周梅森等正紧锣密鼓地改编剧本。该剧将由上海永乐公司出品。

自《雍正王朝》成功之后,胡玫移师上海创办了影视公司,希望自己的事业与这片改革热土联系在一起。半年来,尽管找她拍古装戏的投资人不少,但她更钟情现实题材。直到读了江苏作家周梅森的长篇小说《中国制造》,她一下子有了激情,决定出任导演。

《中国制造》自年初在《收获》杂志发表后,文坛反响强烈。周梅森以他长期挂职下生活的深厚积累,塑造了市委书记高长河这样一个崭新的“跨世纪干部”形象。胡玫称赞这部小说既有深刻的时代感又有强烈的戏剧矛盾,与以往同类作品《新星》、《苍天有泪》等相比,反映的层面更广阔,人物也更丰满。但胡玫也表示,《中国制造》在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上一定要超过《雍正王朝》。为此,她和周梅森一起再次讨论剧本,特别强调电视剧作为视听艺术的特点。

另据胡玫透露,《中国制造》的主创人员基本会是《雍正王朝》的班底。

《咬文嚼字》准备向12位作家宣战

据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节目报道,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咬文嚼字》杂志明年准备向12位作家宣战。《咬文嚼字》1995年创刊,是一本专门对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发表议论的刊物,以挑毛病为主。

该杂志的主编郝铭鉴说,我们觉得错别字可以分成三大类型,一类为心理性错别字,一类为知识性错别字,第三类称为作风性错别字。我们现在已经定了,我们要向12位作家宣战,首先找12家大报,从《人民日报》、《半月谈》开始,然后明年挑12位大作家,从王蒙、贾平凹、上海的余秋雨、叶辛、北京的刘心武、女作家张抗抗等等,每个月攻一个作家。当然是善意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